- 由于机体缺乏铁所致的贫血,为最常见的贫血
- 铁摄入不足、需求增多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
- 儿童和育龄期妇女多见
-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补充铁剂
疾病定义
缺铁性贫血(iron deficiency anemia,IDA)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,是由于机体缺乏铁,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导致的贫血。铁参与组成血红蛋白,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。当身体缺乏铁时,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,血液中的红细胞无法正常携带氧气,人体无法获得足够氧气,便会出现乏力、气短等贫血的表现。
流行病学
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,随着经济发展、生活水平的提高,其发病率逐渐下降,但仍普遍存在,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育龄期妇女。
病因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的吸收和排泄失衡,体内铁含量减少。铁摄入不足、需求过多、丢失过多、吸收和利用障碍都会导致缺铁,引起缺铁性贫血。
基本病因
铁摄入不足
我们需要每日摄入一定量的铁,男性为5~10mg,女性为7~20mg。铁摄入不足是由于饮食中铁含量不足和吸收障碍,前者常见于长期素食主义者,后者见于胃酸缺乏、胃切除术后等胃肠道疾病患者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。
铁需求增多
月经期妇女、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和青少年需求量较常人增加。
铁丢失过多
慢性失血是最常见的病因,如痔疮、女性月经期失血、慢性反复的血管溶血、过度献血均可使铁丢失过多。
症状缺铁性贫血在初期的症状不易被察觉,往往被忽视。但随着体内铁含量的减少和贫血程度的增加,症状和体征会越来越明显。
典型症状
- 一般表现:皮肤苍白、无力、易疲倦、头晕眼花、气短等。
- 口腔内有口角炎、舌炎的表现,口角潮红起疱、舌乳头萎缩等。
- 吞咽困难或吞咽时有梗阻的感觉。
- 指甲出现异常,指甲苍白、变薄、变平,甚至出现匙状甲。
- 异食癖,比如想吃泥土等不能食用的物质。
- 对于小儿,可影响生长发育,表现为易激惹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伴随症状
原发病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伴随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,比如女性月经过多、妊娠期女性体重增长异常、儿童发育不良等。
就医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,一旦认为自己患有贫血或者有贫血的表现,需立即就医,来明确贫血的病因,对因治疗。
就诊科室
血液内科或儿科。
相关检查
病史和查体
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,并询问患者如下问题:
- 基本情况:包括患者的年龄、职业及家庭成员的疾病史等。
- 近期状况:饮食习惯、服用的药物、是否怀孕、月经情况、是否有出血等。
- 自觉症状:医生会问患者是否感到头晕、乏力、气短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实验室检查
常检测的血液指标如下:
- 全血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:检查红细胞大小、形状、体积、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浓度,确定是否贫血。
- 血清铁:监测血液中铁的含量,确定贫血的类型及程度。
- 网织红细胞计数:有助于确定贫血的原因。
- 血清转铁蛋白:反映红细胞内缺铁的程度,缺乏铁时异常升高。
一般还会安排便潜血检查,以确定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。
辅助检查
如果血液检查提示贫血,医生可能会进行如下检查来明确贫血病因:
- 骨髓穿刺:抽取一定的骨髓液,观察骨髓象,可明确贫血的原因。
- 消化内镜: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确定出血的部位。
- 超声检查:检查卵巢、子宫内膜等状态,判断女性月经期出血过多的原因。
鉴别诊断
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,主要与海洋性贫血、慢性病性贫血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相鉴别。
海洋性贫血
也称地中海贫血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。有家族史,常伴有脾肿大,可见靶形红细胞,血清铁蛋白、骨髓可染铁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。
慢性病性贫血
常有慢性感染、炎症及肿瘤病史。
铁粒幼细胞性贫血
骨髓检查可见大量的环形铁粒幼细胞。
治疗缺铁性贫血进行积极的治疗可感到明显的好转,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补充铁剂,但治疗周期较长,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。
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,常见情况如下:
- 月经过多者需接受妇科治疗,调整月经周期或控制出血量;
- 肿瘤患者需化疗、放疗或手术治疗,并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;
- 儿童、妊娠妇女因营养不足引起的贫血,应改善饮食,营养支持;
- 消化性溃疡引起者应抑酸治疗,减轻黏膜出血。
药物治疗
补充铁剂
各种缺铁性贫血均需考虑补充铁剂:
- 口服铁剂包括无机铁硫酸亚铁和有机铁右旋糖酐铁、葡萄糖酸亚铁等。
- 肠外铁剂常用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,通过肌注或静脉滴注等,适用于口服铁剂出现胃肠道反应无法忍受的患者。
服药注意事项
常用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,但可有不良反应,如恶心、胃部烧灼等胃肠道刺激。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。
补充维生素C
此项治疗主要辅助有利于铁的吸收。
预后通过补充铁剂,可以增加体内铁的贮存,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,可改善贫血的症状,但缺铁性贫血能否根治还是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病。长期持续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疾病状态,可引起严重并发症。
并发症
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
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心跳过快或者不规则,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来补偿血携氧不足,从而导致心脏扩大,甚至心力衰竭。
早产或低体重儿
对于孕妇来说,严重的缺铁与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儿有关。
生长发育迟缓
在婴儿和儿童中,严重缺铁会导致贫血以及生长发育迟缓。
日常缺铁性贫血除需服用铁剂外,还需通过日常饮食补充铁,多食肉类、蛋类、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。
家庭护理
对于孕妇、儿童等易患缺铁性贫血的人群,其家人更应该注意给他们补充铁,帮助患者多食含铁的食物,做好营养保健。
- 补充富含铁的食物,如猪肉、海鲜、豆类、绿叶蔬菜、葡萄干等。
- 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,如西兰花、橙子、橘子、番茄等,可以促进铁剂的吸收。
日常病情监测
应定期监测血清铁及血红蛋白。
特殊注意事项
- 茶、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和牛奶等含钙的食物不宜和铁剂一起服用,因为这些物质影响铁剂吸收。
- 注意将铁剂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,以免误食造成铁中毒。
预防
- 经常食用富含铁的食物,如肉类、蛋类、绿叶蔬菜等。
-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做好营养保健工作,加强营养。
- 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不挑食,均衡补充营养。
- 慢性出血性疾病、肿瘤等疾病早期进行诊断,积极治疗。
本文主体内容来源于《百度健康医典》,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baidu.com/bh/dict/ydxx_8480027166588802217?tab=%E6%A6%82%E8%BF%B0&title=%E7%BC%BA%E9%93%81%E6%80%A7%E8%B4%AB%E8%A1%80&contentid=ydxx_8480027166588802217&sf_ref=dict_home&from=dicta
相关阅读




